曾几何时,旅商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新鲜,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庞带着稚气的笑靥闪耀这青春和自信的光彩。初为人师的我每每看到此处,就沉浸与一种无比的自豪与骄傲之中。可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之处,再斗志昂扬的辅导员也耐不住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冲击,看着自己第一个因为家中重大变故经济紧张的学生不得不放弃学业,含着泪离开学校的背影时,我感到了深深的挫败与无力,原来“一分钱逼死英雄”是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走过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可面对寒门学子艰苦求学和富家子弟挥霍时光的矛盾时,我依旧只有深深的无奈。金钱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家境贫寒却又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困境的孩子们来说,没钱这个问题就是无法逾越的天堑。想学的没钱没时间,不能参加更好的培训和教学,除了挤出时间完成学业外还要挤出时间打工赚钱,难以想象一个十七、八的大小伙是怎么一个月伙食只花100元的。不想学的有钱没地花,为了给自己过生日尽然怂恿班级成员逃课出去玩,还大摆排场的请全班和所有自己认识的在学校的人出去胡吃海喝!在气愤不已的同时我不禁想到,同是求学的孩子吗,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这种无力又无奈的沮丧一直延续到那一天,那个在我眼中瘦瘦小小但却时刻精力十足的男生紧张的抱着一份文件走进了我的办公室。08统招一班的海子从怀里掏出来的是几张轻薄的材料纸和一份A4打印文件,从那带着体温的纸张和他忐忑不安的眼神中不难发现这个大一刚进校的新生现在非常紧张。在我困惑的审视着题头为申请书的材料纸时,海子略带磕绊的说明了来意,他是来找我为他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签字的。海子是来自江西省抚州国家重点贫困县的孩子,父亲的残疾、母亲的重病和弟弟的年幼使得这个几乎在家徒四壁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十分的懂事。成绩优秀的他完全可以在一所本科院校就读,我本以为他是志愿撞车才会录取了大专时,带着些许失落的他轻声回答,“本科开销太大,读不起,我读大专就很好了。”这话如钢针一般刺痛了我的心,可我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海子又微微一笑,把那张唯一崭新的打印文件抽出来端端正正的摆在我的面前说到“要是没有国家的政策,我连大专也别想读,老师你看看还缺什么不,我好抓紧时间补。”面对被反复摩挲到微微泛黄的申请书、字迹工整寥寥几句却被18个各级民政、扶贫部门公章盖满了全页的贫困证明和那份平整又透着苍白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确认回执函,鼻子一阵的发酸。海子的贫困家境令人怜悯但海子身上那坚持不懈的坚毅又让人倍受鼓舞,面对困境他没有失去信心,笑对苦难的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追逐自己的成才梦。申请书中浸透的是海子自己对家境的无奈,对生活的感悟,对学习的目标和对未来的憧憬。贫困证明上那一个个公章的背后是海子用年轻的肩膀扛起家庭的同时为圆自己成才梦四处奔波而洒下的汗与泪。我虽是第一次面对这张简单的回执函,可这就是一个寒门学子圆梦的希望,不由的觉得手中的文件堪比千斤。
回首往事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的感受,虽然海子已经顺利毕业并在一家大型教育机构中取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虽然之后又有无数的贫困学生因为国家的各种资助政策而顺利的完成学业并走向社会忙碌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虽然现在不是只有贫困生才去申请助学贷款,也不是每个贫困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国家和政府对于广大学子完成学业的政策支持和各项补助为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梦想的大门。这不光是撑起了寒门学子的成才梦,也是圆了我做为一个学生资助工作者不愿面对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的愿望。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也许辅导员的工作简单而平凡,我们的国家也不再会有当年那般硝烟的战场,但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在面对中国复兴的这场大战役,我愿意一如既往的投身与旅商这块热土,追梦不悔。